您现在的位置是:双流教科院>>研培新闻

推进“三新”示范,打造学科特色

——双流区高一生物学教研团队在成都市“三新”培训中分享双流经验

文/杜尚兵  图/  时间:2022-11-03  浏览数:989

证书查询

为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加深教师对新课标新教材的理解,使新课标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10月25成都市新教材专题培训活动在线上展开,本次培训由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双流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承办,各区(市)县新高一年级生物学教师及全市普通高中生物学教研员参加了培训。培训活动由成都市教科院的郑达钊老师主持,双流中学李绍奉老师和棠湖中学张海利老师作专题讲座,棠湖外国语学校的张亚萍老师进行课例展示,双流区教科院杜尚兵老师则对本次活动作了总结和反思。

双流中学李绍奉老师从新课程标准要求上的变化梳理了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学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3、4章教材在内容上的变化,并结合双流中学高2022级备课组的教学实际情况从单元教学设计、情境创设、教学评一致性和模型建构等角度分享了教学建议,为老师们继续分析和研究新、旧教材做了较好的示范。 ueditor

棠湖中学张海利老师则以《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结构与功能观”形成的思考’》为主题,交流分享了新教材必修1第3、4章中生命观念的思考,首先张老师结合课标,详细论述了结构与功能观的价值;其次以第3章为例,分析了必修1第3章的概念进阶,阐述了结构与功能观如何逐步凝练;然后,以教材第3、4章的图片说明呈现结构与功能观方式可多样化;最后,结合张亚萍老师的课例《被动运输(第1课时)》论述了结构与功能观应贯穿在“教-学-评”活动的各环节中;展示了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背景下培养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变革的深度思考。
ueditor

棠湖外国语学校的张亚萍老师讲授的《被动运输》选自新教材第四章第1节,以生活中常见的植物萎焉现象导入新课,创造了真实而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然后由学生提出问题和假设,再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探究相关问题,得出结论。再结合学生课前完成的探究实验“破裂的鸡蛋”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本节内容以植物萎蔫后的现象和本质的探究分析到问题的解决为明线,以探究实验的一般流程为暗线,双线齐驱,依托学生的实验探究活动逐步构建重要概念。张老师立足生物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难点让学生充分议,实验让学生动手做,见解让学生自由讲,概念在活动中构建,课堂设计着眼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的要求,运用课改新理念,让参加培训的老师收获颇丰。ueditorueditorueditor

双流区教科院的杜尚兵老师则对本次承办的活动作了总结,以《转变观念,拥抱“三新”》为题,围绕“新课改、新考试、新教学”,分享了本次双流区教研团队是如何落实“三新”并深入分析了高中生物学大概念“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杜老师结合课标和高考评价体系以及查阅的多篇最新科研论文,详细分析了合格考和等级考的学业质量水平差别,并以概念图形式阐述了生物学大概念“教-学-评一致性”的一般教学流程。最后结合市教研员郑达钊老师的论文强调了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方法和新高一教学的深度、广度、难度及进度等问题的重要性。杜老师强调老师们在自己的课堂主阵地上,要积极主动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研究新课标、新教材和学情,真正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目标达成。其分析有理有据又有趣,得到了老师们高度的评价。ueditor

本次新教材培训活动从七月初开始筹备,历时四个月,由双流区三所四川省一级示范校高中的生物学教研组合力打造,过程中多次受到成都市教研员郑达钊老师和区教研员杜尚兵老师指导。本次活动不仅为年轻教师提供锻炼成长的平台,还为老师们创造了互观互学、交流研讨的好机会,同时也体现了双流区对新课标新教材的研究,对新高考背景下课堂的精准认识。u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