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双流教科院>>研培新闻

搭台助交流 反思促发展

——廖洪森名师工作室系列活动报道(三)

文/廖洪森  图/  时间:2014-04-21  浏览数:5036

证书查询

4月15日,双流县第八届学科大比武初中思想品德决赛在双流中学实验学校学术演讲厅隆重举行。廖洪森名师工作室全体学员,县初中思品中心组成员和部分思品教师共同参加了此次活动。省教科所思想品德教研员李淑英老师,成都市教科院中学政治教研员吴登良老师莅临活动现场指导并担任评委。

来自九江初中的周虹君、胜利初中的何成龙、双流中学实验学校的胡燕、黄龙溪学校的李静和棠湖中学外语实验学校的袁成老师,以抽签决定的先后顺序,同课异构方式,展现了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魅力。得到了省市专家的高度肯定及全体观摩老师的一致好评,同时也给工作室学员提供了一次宝贵的锻炼与学习的机会。

李淑英老师在点评中强调,课堂教学是一个个鲜活生命在特定情境中的交流与对话,动态生成是它的重要特点。在整个教学进程中,随时都可能出现教师预料不到的情况和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具有一双“发现”的慧眼,及时捕捉课堂细节,生成别样的精彩。要实现有效教学,正如朱熹说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强调关注细节,其实就是关注生活,关注生活中的人。生活即课堂,就学生而言,只有与生活经验紧密相连的认识,才是鲜活而深刻的认知。

吴登良老师在点评中强调,教师应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思维水平、生活经验,选取与学生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学习素材,设计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汲取学生感兴趣的典型事例让学生剖析,架起生活与知识、生活与感悟的桥梁,使课堂教学成为活的生活,让学生在主动思考、亲身体验中获得知识、增长能力、接受教育,大大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使课堂教学更接近学生的真实生活,寻找贴近生活的细节,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工作室学员李静老师在教学反思中谈到:曾听过一个有趣的比喻,把课堂教学比喻成一个捕鱼的过程。预设和生成是课堂上的两张网,学生正像渴求食物的“鱼”。老师可用预设的网先逮“大鱼”,再用生成的网逮住“小鱼。反观这次捕鱼过程,收获不多。结合其他四位老师的成功经验,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一是要有先进的理念支撑。理念指导行动,也决定着行动的成败。我们应以一种什么样的理念去设计一堂课?对于这一点,五个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点:问题情境式教学。在情境中体验,在问题中探究。但显然,创设主题情境,效果更胜一筹。胡燕老师的“超市中的规则与自由”、袁成老师的 “悟空取经”都让人印象深刻。我选择了“中国式过马路”这样一种生活中的不文明现象。试图在这样的情境中,引导学生认识他律、自律、规则。二是必须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新课程要求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只是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路、一个依据和一个范例。教师应“以人为本”,而非“以本为本”。反思《他律与自律》对学生而言,真正很难理解的是“规则与自由”。但我的教学设计在这一块儿上并没有能够真正的让学生理解规则与自由的关系,更像是老师的说教课。关于这一版块儿,我觉得胡燕老师、何成龙老师、袁成老师的做法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胡燕老师不拘泥于教材的顺序安排,通过超市规则制约着人们行为,但同时也保障着人们购物的自由。引出只有内心甘愿接受规则的约束,我们的心灵才会获得真正的自由。从而引导学生从内心认同规则,进而做到遵守规则。遵守规则需要他律,更需要自律。整个课堂符合学生认知实际。此外,何成龙老师《妈妈》这首歌曲,深化了情感,引出规则也是一种爱。使整个教学由规则变成了爱的教育。袁成老师在讲到自律的作用时的提到的“家风”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的作用也使整个课堂有高度、有深度。同时,袁成老师能很好的结合双中实验校的校内资源。三是好课必须有好的生成。在课前备课时,我一直沉浸在自己的教学思路上,没有充分的备学生,也因为自己素养的缺失,导致课堂评价简单,肤浅,甚至采取回避的态度。归根到底,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思想层面依然在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听了其他四位老师的课,最大的感受就是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原有经验为基础,在进一步创设出新的经验,这种收获比直接知道一个经验要让人欣喜的多。我印象最深的便是胡燕老师的课堂中有一个小插曲,一个学生说超市里的规则之一不能捏泡面,胡燕老师很迅速的追问为什么,从而引出不遵守规则最终成为受害者,胡燕老师的评价非常到位。以此可以看出恰当的选材,重视学生的经历,体验是学生可以畅所欲言的重要原因。学生谈论交流后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再有学生的言语中总结出相应的道理,更容易深入到学生内心。上完这次课之后还有一个感受就是学生的思维是有可塑性,要有充分的教学准备及心理准备,特别是在开放式问题的处理上。此外,语言应精练、精练、再精练!讲的越多,学生思考的越少,得不偿失。工作室导师廖洪森老师在最后的总结中强调,成功的教学离不开精彩的细节,课堂细节是透视教学理念的放大镜。关注课堂细节,就是关注新课程的理念是否落实到位,就是关注我们的教学行为能否根据新课程的要求重新塑造;关注课堂细节,是追求教学的合理化、智慧化、精确化,也是教学达到一定境界后的品味与追求。“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关注教学细节,就要永远对课堂中的“人”充满真切关注和终极关怀;关注教学细节,必须用心倾听,用情去感受,才能及时捕捉与提炼,把有价值的生成信息纳入自己的预设过程,使之成为课堂亮点;只有对价值不大的信息进行及时处理,使课堂教学回到预设的轨道上来,在科学的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从而让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才会百花齐放,绚丽多彩,春意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