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双流教科院>>研培新闻

参加2017年教科版小学科学新教材培训暨研讨会总结

文/周玉  图/  时间:2017-09-28  浏览数:6972

证书查询

2017年6月28~29日,教科版小学科学新教材培训暨研讨会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经纬小学成功举办,我有幸与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350名一线教师与教研员参加了本次培训。

简短的开幕式后,教科版科学教材主编、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郁波和课标修订小组成员、教科版编写组核心成员喻伯军分别以《教材修订说明及教学建议》《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几个特点》为题将参会教师的注意力聚焦在新教材、新课标。

郁波老师首先从“适应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新变化、落实新课标各项目标、充实和完善2001版教材,进一步提升教材质量”三方面介绍了新教材的修订目的。着重强调,这次教材修订她是在编写组团队十六年持续不断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如相隔十年组织的两次全国教师科学素养问卷调查,为期六年的美国STC科学课程的实践研究,有关科学概念和科学实践的专项研究以及与教师教研员形成研究共同体长期进行的教材建设研究。正是这些研究支撑了新教材的建设。之后,郁波老师从继续沿用大单元的组织形式、调整框架结构、降低难度和减少容量、采用四个板块的表达模式、提供促进理解性学习的教学工具五个方面详细介绍了修订后的教科版科学教材的特点。

在报告的最后,郁波老师以“深入理解科学课程的性质”“读好读懂我们的学生”两个角度提出了有关教学的建议,希望教师在备课和教学中要反复叩问“为什么要开设科学课程?”“学科学到底学的是什么?”“什么是儿童的科学?”“他们的思维和行为特点是什么?”等最基本和关键的问题。

喻伯军老师在接下来的课标解读报告中,首先对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历程进行了回顾,明确了新、旧两个《课标》“继承与发展”的密切联系,指出“新、旧课标是继承关系,也是逐步发展、推进的关系”。之后,就2017版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定位、课程目标分段、课程设置安排和课程内容要求这个四方面的变化做了翔实的解释。并对低年级教学提出了具有操作性的三项实施建议,即低年级的目标以培养兴趣、能力和习惯为主,让学生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进行教学,建议科学教师经常听一听一年级的语文、数学课;适当借鉴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的学习方式,做好幼小衔接的工作。 报告还从理论高度,对“学习进阶”“大概念”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说明与解释。并以“胡萝卜建高塔”为例,帮助教师对新增的“工程与技术”领域形成初步的认识,了解工程思维“规划性、系统性、实践性、科学性与艺术性、成本和可靠性”等特点。 为了使与会者进一步深入具体地了解教科版科学教材的特点,作为一年级上册《植物》和《比较和测量》两个单元的编者,喻伯军和童海云老师对各自负责的单元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与解读,现场展示了“观察一棵植物”和“用手测量”两节课,并请参与试教工作的一线教师介绍了试教体会。

浙江省、广东省试教区域内的教师李张宇、谢小立、杜伟和习文老师分别围绕“新教材”“单元试教”“一年级孩子的学习指导策略”等,介绍了各自的感悟与认识。来自浙江嘉兴南湖区七星中心小学的李张宇老师在“一年级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报告中,用来自试教孩子们的16张场景照片和6份孩子的记录单,为我们展现了即时描绘和长期描绘对孩子的意义和实施策略,以及如何指导孩子们区分美术绘画与科学图画。一直扎根于低年级课堂的深圳市实验学校小学部习文老师,则是用43幅照片再现了“比较与测量”单元在该校的前测、试教和后测的过程,详实的数据分析图表有利地支持了对试教效果的分析“大单元结构的设计,有助于学生的‘概念发展’;三个板块的设计,功能明显,精致有效;探究和记录,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观察记录;内容设计符合学生水平,同时趣味性十足。”

本次培训,我收获颇丰。小学科学新课标、新教材、新学段的问世,标志着我国小学科学教育又开始了一个新征程,就如郁波老师在报告最后所说的,“希望我们一起携起手来,把新课标的学习和新教材的使用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实践,迎接中国科学教育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