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
双流区周晓玲工作室2017学年上期总结_周晓玲工作室_双流名师工作室

成果展示

当前位置:首页>成果展示

双流区周晓玲工作室2017学年上期总结

文/张琼  时间:2017-07-19  浏览数:702


捧掬一束清澈的光  温润一轮心灵的月

   时光如水,静静淌过四季流年,在这稍纵即逝的岁月,我们总是将这淡淡的研修生活过得浓浓的、深深的,充满着诗情画意。在这一方净土里,有着春暖花开,有着百草丰茂,有着欣欣向上,有着喷薄而发……点点滴滴汇合成一束束清澈的光,温润着彼此这轮心灵的明月。

捧一束阅读之光——厚积薄发

  如果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那么,一位教师的阅读史,不仅是他的精神底色,也是他的教育蓝图。本着“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的精神和坚持,周晓玲名师工作室的学员们在导师的引领下,广泛开展读书活动,坚持每月读一本好书的阅读计划,让自己徜徉在思想和知识的海洋中。

读《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我们学会尊重孩子,给他们自由,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自由的学习;读《发现孩子》,我们学习了如何充分地唤起孩子学习热情的方法;读《儿童的秘密》,我们了解到拥有并保守秘密是儿童走向成熟和独立的一个标志,能够与自己最亲近的人分享自己的秘密更是儿童成长和成熟的表现;读《有吸引力的心灵》,我们感受到儿童的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存在,儿童学习是人类自然而然发展的一个过程,是儿童从环境中获取经验得来的;读《喜阅读出好孩子》,书中真实的人,真实的事,真实的阅读,真实的进步让我们更加义无反顾地踏上愉悦美好的阅读之路;读《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法》,我们被朱教授对儿童文学的执着所折服,我们深深体会到阅读给孩子带来的是生命的快乐和生活的实感,作为教师应以生为本位,让阅读成为引领他们朝着人生目标奋进的精神素质…...

没有阅读,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没有专业阅读,就无法造就真正的教师。在阅读中,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一种体会,更多的是一种享受,是一种成功。

掬一束规划之光——清晰坚定

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制约着教师专业发展水平高低,良性的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是教师获得职业尊重的源泉,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学校发展规划的核心要素,是新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可见,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划的重要性。教师对自己的发展有计划地制定并按计划一步步实施,才能促使教师个人不断成长。

双流区周晓玲名师工作室正是如此注重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划,每个新学员在进入工作室那一刻起,便要对自己拟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而且每年还要写个人一年发展计划。远期三年的规划让学员有追求的目标,近期一年计划促使学生把自己的发展更加细化,一步一个脚印靠近自己的远大理想。在众多学员的规划中,无论是新学员还是老学员,都不难看出导师周晓玲的影响。大家都向往全方位发展的教师努力,为此愿意去尝试从未有过的教育教学模式,积极、主动、认真、刻苦在学员们的计划中随处可见。在导师的引领下,学员们正在潜移默化地把自己从一个普通的教书匠向优秀教师、甚至是具有名师风范的教师靠拢。正如那句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跟着导师,那就按导师的样子发展下去。

在制定规划中,最值得一说的便是,学员们对自己的正面和反面剖析都很全面,并对自己的不足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可以看出大家非常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既肯定了自己的优点,又愿意去改变自己的不足。学员们都是敢于面对真实的那个自己的人,所以大家会离成功会越来越近!

捧一束课堂之光——韵味无穷

站稳课堂,提升课堂教学能力是每一位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目标。为帮助学员们实现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增强学员驾驭课堂的能力,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周晓玲工作室一直将课堂教学研究放在首位,作为学员专业成长课程的核心课程。

(一)理念引领,坚守“双融”语文教学主张

“双融”语文,强调课堂教学元素之间的互通共融,从教学内容来看: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双融合,实现阅读质量与数量的齐头并进;从教学途径来看:理解语言与运用运用双融合,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螺旋上升;从教学方式来看: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双融合,实现张扬个性与完善共性相互促进。“双融语文”的教学主张将教学多元素有机整合、和谐统一,旨在强调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引导学生树立大语文学习观。贯彻“双融”理念,本学期,我工作室将课堂研究着力点落实到对课内阅读教学课和课外阅读指导课两类课型的研究中。

(二)立足课堂,助力“双融”语文生根发芽

为落实“双融”语文教学主张,工作室立足课堂,紧扣语文听、说、读、写能力展开研究,着力以下几个方面实施课堂研究教学:

1、     课内阅读教学课研究:

(1)成长课中炼内功

本学期,工作室分年级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学员们依托成长课来修炼内功,通过自己备课——说课研讨——反思修改——试讲完善——展示交流的“五段式”磨课方式来践行“双融”语文主张,提升自我课堂研究力与实践力。一年级李小琴执教的《雨铃铛》,让我们看到刚入学的小家伙们课堂上丰富有趣的想象、灵动个性的表达。二年级马香玉执教的《美丽的武夷山》教学设计精美,师生朗读优美,让听课的老师仿佛也徜徉在如诗如画的山水中;三年级苏利执教《装满昆虫的口袋》,孩子们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中实现自学能力的提升;四年级徐川执教《朱鹮飞回来了》,读写结合的巧妙让学生思如泉涌,妙笔生花。五年级汪璐执教的《信任》教学设计另辟蹊径,实现学生读写能力的悄然生长;六年级刘宇执教的《鹬蚌相争》引领学生感受文言文语言文字的凝练简洁,领略经典文化的魅力。

(2)比赛课中促成长

本学期,工作室汪璐和王晓露两名学员积极参加区青年教师赛课,汪璐执教《自然环境描写指导》,王晓露执教《和时间赛跑》均获好评。

(3)展示课中亮风采

在三月双流区名师工作室年会上,学员王晓露献课《和时间赛跑》获得听课专家、老师的赞誉,特别是成都市特级教师梁艳在听课后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是一节精巧设计、精妙生成和精彩呈现的课。这节课见证了工作室学员在导师引领指导下的可喜成长

2、     课外阅读指导课研究:

课堂的外延是无限延伸的,课外阅读指导课的研究也可以更加多元丰富。本学期,在导师指导下,工作室每一位学员自主选择一种课外阅读指导课来思考、实践:学员李小琴尝试童谣创编课研究;马香玉尝试执教群文阅读课《团结就是力量》;徐川围绕“父爱”这一主题进行群书阅读课研究:汪璐通过执教《三国演义》来探索整本书推进课模式。多样的课外阅读指导课让学员们研究的触角触及到更为广阔,与儿童兴趣、思维特点契合度更好的语文学习领域,不仅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拔节生长,更助力学员们课堂教学专业能力的发展提升。


掬一束课题之光——钻之弥坚

   春过花飞叶繁茂,盛夏细数收获。周晓玲工作室在专业课题研究行进路上,活动丰富,成果丰硕。

(一)小课题探研,各显阅读专长

工作室以学员专业研究特长和研究兴趣为基础,学员自愿选择研究主题。工作室学员以两人为小组,共确定十余项小课题,涉及小学绘本阅读教学研究、小学“中高段”视频作文教学研究、整本书阅读研究、儿童诗课堂教学研究、群文阅读课题研究、童谣教学研究、古诗词课堂教学研究等等,研究内容丰富多彩。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工作室学员立足各自小课题研究,积极查阅相关资料,阅读相关书籍,撰写研究方案,开展小课题研究。工作室学员汪璐、唐国凤老师认真阅读《古诗课堂教学实录》相关书籍,研讨古诗《出塞》课例,将小课题研究落实到教学中;徐川老师选择多本绘本,以主题串联,进行群书阅读的实践探究;马香玉老师确定“团结就是力量”的主题,选择多篇文章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李小琴老师负责童谣教学研究,她通过多种途径收集童谣,将童谣整理分类,梳理出动物类童谣、植物类童谣、四川方言童谣等等,并以动物类童谣进行课例设计,尝试将童谣的魅力真正展现在儿童面前……

(二)市级课题跟进,完善阅读构想

工作室本期继续开展了一系列市级课题《小学生课外阅读实践》研究活动。课题研究有时像一张过滤网,滤掉日常教学中琐碎繁杂的细枝末节,尽显教学精髓。

工作室学员全体跟进课题研究,以课外阅读带动各自班级学生,课外阅读与课内教学相辅相补。学员们阅读专业书籍,撰写专业论文;与学生同读儿童文学,分享读书心得;在班级开展一系列课外阅读活动,课前三分钟好书分享或演讲,儿童故事会演绎书中精彩,每天一诗文诗意徜徉,读书演讲风采飞扬……学生在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中,智慧成长;工作室学员在践行阅读探究中,锤炼能力。

(三)班级课程搭建,践行阅读展望

课题研究要放在教学实践中,才能彰显真正的价值。工作室周晓玲导师以睿智的教学眼光,引领工作室学员们,一定要将课题研究的成果经验运用到实际的教育教学中,组织工作室学员梳理工作室课题研究成果。

2017年4月工作室学员代表汪璐老师在成都市阅读研究联盟高峰论坛会上分享了周晓玲工作室近年来研究的历程。工作室自成立起,探寻“双融语文”教学理念,提出读与写有效融合教学主张,强调读是吸纳,写是倾吐;读是积累,写是运用;读是基础,写是提高。并以课题《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实践研究》为载体,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有效融合,探讨解决了小学生阅读“读什么?怎么读?读的效果?”等问题。

在此基础上,工作室导师指导每位工作室学员们立足班级特点,各自搭建班级专业阅读课程。王晓露老师从本班学生学情出发,融入教育愿景,搭建了名为“叶绿·丰美”的班级阅读课程;廖永琴老师以“幽幽书香润童年”为主题,从阅读的内容、方式、评价等方面细致地对班级阅读课程进行了介绍;张卉老师则从阅读的重大意义出发,在全民阅读的背景下立足班级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班级阅读课程;吴扬老师则以阅读的兴趣为立足点,构建了班级“阅读、乐读、悦读”的阅读课程;王静老师注重阅读习惯的培养,以“让阅读变成一种习惯”为名作为班级阅读课程;冯茜老师和王雨晴老师则发现阅读的作用,将班级阅读课程拟定名为“腹有诗书气自华”、“阅以修身、读中养德”,构想以阅读塑造学生品质,以阅读提升学生素养。

研学一体,学以致用。在工作室周导师的引领下,工作室学员们从课题研究出发,步步扎实行进,不仅从理论上搭建了各自班级的阅读课程,更在班级阅读课程实践活动中,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又是一年春草绿,今年花开别样红,工作室行走在研究的路上,扬帆起航,迎澜而上。

捧一束写作之光——日省月修

古人云“写作犹药也,善写可以医愚”。周晓玲导师为了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常常鼓励学员多阅读,勤动笔。学员们常常以“七写”为标准,来梳理自己在工作中、成长中的收获。

   1、“六个一”——动笔记录课堂

周晓玲工作室始终不忘“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直坚持课堂实践研究,致力于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有效的课堂教学行为。每学期工作室都会开展形式丰富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为学员创造了锻炼、展示的平台,提高学员的专业素养。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后,凡是上了研究课、示范课、区级教研课等的学员都会以“六个一”的形式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整理。“六个一”指的是对其教学内容进行教材分析、详尽的教学设计、完善的PPT、课堂展示后的教学实录、教学反思以及在磨课过程中的成长故事。

2、论文撰写——提升学科素养

论文撰写,是学员教科研能力的一种具体的展示,也是不断提升教科研能力的一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学员们借此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交流工作经验。因此,周导师经常鼓励我们爱阅读,勤动笔。我们在平时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科研论文、德育论文等等。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学员们通过课题研究,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各种新的教育科学理论,联系自己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寻找解决的办法和良策。再认真选题立意、组织材料、遣词造句、谋篇构思,最后逻辑推理、层层论证、以理晓义。在这个过程中,工作室还邀请了成都市教科所刘旭所长和裴海安主编对学员的论文指导和提供发表的途径。每位学员每一学年至少完成两篇论文,平均每人都有市级以上的的获奖论文。

  3、教学随笔——教学点滴感悟

  为了解决学员们“下笔难”, 教学随笔的撰写是很有必要的。学员们在长期不断的反思中不断完善自己,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学习中我们将自己的头脑中闪现的点滴智慧火花记录下来,长期总结、记录、反思、这为我们将来形成完全属于自己的教育观、教育模式、教学风格奠定一定的坚实基础。当然,及时地提炼从教育生活中获得丰富的感受,在很大程度反映了教师对某个活动的整个过程的总体性反思,或对其中的一个环节、一个问题进行局部性反思。因此,学员在撰写教学随笔时,先不必计较字数的多少,及时记录教学中的点点滴滴,多积累,让下笔不再是难事。 每一学年每位学员至少撰写两篇。

4、教学案例——教育感人故事

为了使学员达到自我教育和成长的过程,学员可以将自己或他人真实的教学行为、典型进行记录,形成教学案例。我们在撰写时,要写自己认为有重要意义的教学经历或教学故事,即要有选择性,典型性,不要事无巨细都罗列进去,要围绕中心问题进行选择。并不是说所有的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要善于捕捉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应根据以往的经历撰写案例,尽量保持案例中资料的真实性,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到案例的主体即学生那里去询问、调查他们的真实感受。每一学年每位学员至少撰写两篇。

5、读书感悟——有感而发的思维碰撞

苏霍姆林斯基说:“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就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做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李镇西老师每天的“五个一工程”读书不少于一万字。并且给教师推荐的130本书,包括古典,教育,人文,杂志类的。他说:“不读书就会失眠。读书总是伴随着思考,而思考总是让自己情不自禁的把思想火花记录下来”。学员们每月读一本书,及时写摘录笔记,并将自己的读书感悟落实在笔下,每一学年的读书感悟不少于五篇。

   6、通讯报道——展示活动的橱窗口

   为了督促工作室的学员勤动笔,每当工作室开展活动,学员们都会将工作室的每一次活动用语言文字记录下来,每一次撰写都有相应的主题,活动中开展了哪些内容,最后会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一学年每位学员撰写通讯报道不少于两次。

7、专题讲座——外出学习的交流平台

为了让工作室的学员更好地接收新的教育理念,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导师安排学员外出学习。完成学习的学员,会带着自己的学习感受,撰写汇报内容,制作精美的PPT,开展专题讲座。每一学年每位学员开展专题讲座不少于两次。

我们多读书,勤于笔耕,记载将成为一种乐趣,写作将成为一种习惯,通过 “七写”思而进取,做一个教育的有心人。

掬一束外出学习之光——潜滋暗长

在教育行进路上,注定不会一帆风顺,有时会迷茫,找不到前行的方向。然而每周的星期二学习活动是周晓玲工作室每个学员最庆幸的时刻,我们每周在这一时刻齐聚在一起,围坐在导师身旁,聆听导师的教诲。我们一起分享读书的乐趣,聆听每位学员侃侃而谈在阅读中的成长。我们进行课堂教学研究,在导师的引领下敢于尝试不同类型的课型,把主阵地扎根于我们的课堂教学研究中,扎扎实实上好课。我们在导师的引领下,我们在这里研究课题,导师根据学员情况,引导学员找准研究的方向。

教育是一项富有创造力的职业,作为教师,应该海纳百川,积极吸收教育的最新理念,借鉴优秀的做法,为己所用。

导师周晓玲一直重视学员的外出学习培训,区上瞿上讲堂的培训活动,学员们每一次积极参与,认真记录。同时,她为学员积极争取外出学习的机会。本期,2017年4月7日—8日,我们跟随着导师的脚步参加“阅读.成长”课程研究联盟高峰论坛,共同开启了“阅读自由  儿童自在“的课程研讨。朱自强老师的《儿童阅读课程在中国》讲座更是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儿童文学教什么,怎么教?都让我有了新的认识。《青梅煮酒论英雄》与《生之何幸》这两堂课则向我们展示了怎样上好推进课和主题读书课,两位老师用不同的呈现方式,给我们最直接的视觉冲突。

每一次外出学习回来后,大家将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自觉总结,大家坐在一起交流,形成思维碰撞,实现工作室学员的整体提升。

学习无处不在,培训也无处不在。相信在每一次的学习中会收获不同的果实,在学习中,学会聆听,学会反思。

捧一束友谊之光——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一位哲人说:“孤零零的时候,别说鞋子是无所作为的,一个人也会傻头傻脑,无精打采,没有灵感,智慧减少了好多。生命不能孤零零,人不能孤零零。”

于是乎我们从四面八方汇聚到了一起,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周晓玲工作室学员。我们来自不同的学校,但是我们有了一样的目标和追求。

于是乎有了幸福星期二!我们相聚实小东区,在师傅的引领下研究课堂教学、分享外出学习的收获、聆听专家的专题讲座、看优质录像课等。

于是乎时时有温暖传递:有几个同伴要同时上教研课,我们就在师傅的合理安排下分组合作,资源共享、出谋划策,一遍又一遍的磨课。寒暑假,我们分年级分组合作备课,你帮帮我,我帮帮他,毫无保留,把最好的智慧共享,在实践反思中精益求精。论文、教学设计大赛快到时,我们先各自准备,又聚在一起相互点评、修改,不分你我,为了我们共同的目标。偶有空暇,我们聊得最多的是孩子,如何带班,怎样教学才能给学生们最好的最适合的教育。我们时而争辩,时而欢声笑语,最后总是有所启发或更多思考,这样的闲聊是我们所爱的,因为我们有一样的追求:智慧工作,幸福生活!

我们在工作室里学习更好地教书育人,也在师傅的教导下学习做更完美的自己,学习着成为别人的伙伴,学习着成为彼此的温暖和快活!正如薛瑞萍老师所说的那样,一样的挚爱和理想,我们共同坚守;一样的焦虑和痛苦,我们共同承担;一样的收获和欢笑,我们共同分享。


   人生的路上,不问山那边的山,温暖自己脚下的土地,丰盈生命里的诗行。我们总是一次次出发,总是保持向前的姿势、行走的姿态,让自己的眼睛和心灵,触抚到更宽阔的风景。让我们用捧掬的姿态,将这清澈的光亮洒进心灵,让内心更加澄澈坚定,更加丰满厚重,向着那一轮明月昂首前行!



文件下载:掬捧一束清澈的光芒 温润一轮心灵的明月

工作室介绍

<p> 周晓玲工作室是双流县首批县级名师工作室,成立于2009年1...